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37章 敌人的雷达(2 / 2)


难道,纽兰战列舰上有炮瞄雷达!?

这个突然冒出来的念头,让张国柱猛的哆嗦了几下。

虽然“龙兴”级还没有配备炮瞄雷达,但是对于炮瞄雷达的强大性能,张国柱心里是非常的有数。

不要忘了,在上次大战期间,张国柱在“北河”号上当舰长。

在上半年,“北河”号与“南江”号借更换主炮炮管的机会,装上跟“旭海”级一样的炮瞄雷达,此后借海试的机会进行了测试,结果证明使用炮瞄雷达能够在远程炮战中把主炮的准确率提高十倍以上。

关键还有,雷达不受交战距离的影响,几乎能在主炮的全射程内保持同样的准确率。

准确的说,由雷达指挥炮击,影响炮弹撒布范围的首要因素不再是测量的误差,而是舰炮自身的精度误差。

当然,雷达的头号价值,是能够在夜间探测与锁定目标。

要说的话,雷达的出现,彻底的改变了夜间炮战的战术,让针对夜战搞的特殊训练变得毫无意义。

震惊之余,张国柱没忘记做最重要的事情,也就是让通信参谋去拍发电报。

虽然只是他的猜测,但是有理由相信,那四艘纽兰战列舰肯定有雷达,还是性能先进的炮瞄雷达。

那么,别的纽兰战舰呢?

既然有了炮瞄雷达,还会缺少对空搜索雷达吗?

“龙江”号发出电报的时间是6点15分。

当时,对面的四艘纽兰战舰已经打出了第三轮齐射,正在为第四轮齐射做准备。

四艘“龙江”级在6点10分的前后,陆续进行了一次以校炮为目的的半齐射,在为第一次全齐射做准备。

在第42.1分队东南大概100千米外,第43.1分队的四艘快速战列舰正以28节的速度向东疾驰。

为首的正是“旭海”号。

指挥第43.1分队的就是李杰,只不过,他不是第43特混舰队司令官,第43特混舰队也没有司令官。

四支特混舰队当中,第43特混舰队的情况最特殊。

第43特混舰队本身就是临时组建的,除了“旭海”号与“炎海”号,其他的战舰原本都不属于第四舰队,而是从第二舰队抽调来的,只是因为集结地点是在那球港,所以编在了第四舰队名下。

此外,第43特混舰队的规模也最小。

除了第43.1分队的四艘快速战列舰之外,只有第43.2分队的四艘轻巡洋舰,跟第43.3分队的四艘驱逐舰。

没有编入重巡洋舰,那是没有重巡洋舰可用了!

战前,帝国海军总共只有十六艘重巡洋舰,在上次大战结束之后建造的四艘“昆州”级已经落后,因为舰体寿命快耗尽,所以留在后方充当训练舰使用。另外十二艘当中,有四艘在第41特混舰队,四艘在第42特混舰队,另外四艘被派往炎海,盯防纽兰海军南珠国分舰队的两艘重巡洋舰。

对第43特混舰队来说,有没有重巡洋舰,问题都不大。

在传统的舰队决战当中,重巡洋舰的主要任务是掩护主力舰,阻击敌人的轻巡洋舰与驱逐舰,避免主力舰遭到鱼雷攻击。只是以快速战列舰为主力的舰队决战中,速度就是最好的防护。

在战前进行的演习早已恒明,快速战列舰能够凭借航速应付敌方驱逐舰的攻击。

关键还有,帝国海军的快速战列舰全都加强了防空火力,而最显著的标志就是用大口径高射炮取代了副炮。

帝国海军的130毫米高射炮,对付中小型战舰,绝对是非常给力。

别看130毫米炮弹的威力比不上150毫米炮弹,可是射速的优势,足够弥补炮弹威力的不足。

正是如此,快速战列舰往往不需要巡洋舰掩护。